探索未知、跨域創作,他靠金鐘作品得國際大獎



https://www.cheers.com.tw/career/article/5100254
2021/11/11 作者/徐采薇  責任編輯/廖婉書
圖片來源:卓杜信、王宗欣提供



「《家常音樂》是一支用程式寫的MV,感謝在這麼自由的創作條件下,讓我們有自由的創作空間。」在金曲獎的頒獎典禮上,王宗欣接過獎盃後如是說。擁有水墨畫、動畫、互動程式、攝影等多種技能,當過三金的幕後操刀人,與騰訊、ASUS、台北時裝週、長榮航空等各大品牌合作過。身上掛滿頭銜的他,不輕易定義自己,因為,他還想挑戰更多未知、有趣的事。

讀完這篇文章,你可以學到什麼?

1.美術系訓練不只教學生繪畫技巧,也在傳授學生看世界的方式。

2.斜槓是可以疊加的技能,只要想清楚為何而做,並試著做到最好。

3.抱持開放心胸、不斷吸收新知,Y世代也能活出Z世代的創新態度。


走進藝術家王宗欣座落於民生社區的畫室,10幾坪大的空間被一分為二,外側是小型的展覽區,展示王宗欣的個人作品和嬉皮收藏;內側則散落著他的畫布,書架上擺放的書籍,涵蓋動畫、藝術和行銷管理。

此空間就猶如王宗欣藝術生涯的縮影,一邊是扎實的藝術基底,一邊是品牌化的商業設計。

多數人對王宗欣的印象,是集金曲、金鐘、金馬的三金設計師,是世大運的品牌顧問、文博會IP館策展人,更是憑藉蛋堡《家常音樂》獲得金曲最佳MV的影像創作者。

然而,在王宗欣的內裡,始終存有對藝術的初衷,「很多人從美術系畢業那天起,就不再『為自己』創作了,從此忙於接案。」但王宗欣堅持,在工作以外定要抽出時間自由創作。「創作不應該是被逼迫的,而是像呼吸、喝水一樣再自然不過的事,」他時時警惕自己,也才因此有了這間畫室。

曾三天飛三個城市,更有感規律生活的自在


畫室位於靜謐的巷弄裡,門口沒有顯著的招牌,一不小心就會錯過。每天6點起床送孩子上課後,他便躲到這裡創作,4點半一到再騎著單車去接孩子。

他笑說:「現在只有開會才進辦公室,甚至有時大家跑來畫室開會,我覺得在這個空間更自在、更放鬆。」

如此簡單、規律的生活,是3年前的王宗欣從未想過的。

2019年,他忙於各種案子,於台北、紐約、上海、北京、深圳等城市來回奔波,一年飛了40、50趟,經常工作到半夜3、4點,接著趕5點半的飛機。最跨張的一次甚至連三天早上搭8點的飛機、連飛三個城市。

如今因為疫情,想多陪伴孩子,他反而重拾了最初創作的快樂。

美術系影響他的創作方式,賦予更多可能性

回憶最初愛上藝術的契機,王宗欣與許多孩子一樣,無聊時喜歡在課本上塗塗寫寫。從小受日本動畫耳濡目染的他,為了畫出電視裡帥氣的場景,不僅畫滿了十幾本筆記本,還把滿意的作品貼在牆上展示,早早就展現出不同於常人的繪畫熱情。

抱持對藝術的憧憬,長大後的王宗欣如願進入華梵大學美術與文創學系就讀。「念了美術系,我才真正知道美術是怎麼一回事,」與想像相去甚遠的是,美術系不只要會畫畫,還要念哲學、懂歷史,這很大程度地影響了王宗欣的創作方式。創作前,會先看遍研究文獻,注重藝術的流派、根源,比如對建築感興趣,他就從包浩斯時期開始研究。

大三時,他從一本電腦雜誌上接觸到Flash軟體,自學後開始創作動畫,大四便榮獲「明日工作室」動畫比賽全國冠軍,更因此被簽下,以每週推出一集動畫的高頻率,在一年內連載近40集動畫。

「我喜歡打籃球,所以主角設定成籃球選手,在比賽中輸了後,意外被外星人咬頭,變身成有一頭長髮的超能力者⋯⋯,」講起當時創作的漫畫內容,他顯得有些害羞。這是王宗欣在苦悶的學生生活中,渴望擁有超能力的真實投射。

退伍後,王宗欣洞察到網路趨勢,開始學寫互動程式,找書、看影片自學。他直言:「我的斜槓都是建立在前面的基礎之上,不是『有做就好』,而是要『對創作有所幫助』。」

從水墨畫、動畫再到網頁,王宗欣從頭到尾做的都是同一件事——「用藝術反映世界」,只是創作的媒材不同罷了。

同時,王宗欣也深受日本藝術家村上隆將動漫元素融入藝術的啟發,認為商業與藝術不該有界限,期許自己成為「轉譯者」,有時把抽象的品牌概念具象化;有時又將實際存在的物品轉換成具美感的符號。



員工眼中的「非典型老闆」,勇於挑戰未知


王宗欣於2011年創立工作室,取名為“dosomething studio”,不特別定義自己能做什麼,因為他「什麼都能做」。

「今天我可以是對世界提問的藝術家,也可以是解決他人問題的設計師,一切只取決於創作目的。」從網站、攝影、動畫、策展到品牌形象化,他在各個領域都做出成績,證明雜學也能把每樣東西都做到極致。

而旗下招募的人才,也和他一樣「斜槓」。20幾人的設計團隊,約半數是20出頭的社會新鮮人,有人是登山領隊,有人是專業潛水員,更有人會開發遊戲,他強調:「很多老闆其實很怕收到還沒有定向的人,覺得經驗不足、做不久,但我就是需要這些多元人才共同協作。」

即便已過不惑之年,王宗欣仍能跟員工打成一片。擔任王宗欣特助3年多,現職專業潛水員的Patty,形容他是個「非典型老闆」,總是樂於向員工分享自身的所見所聞,更不輕易否定他人意見,而是給予建議與回饋。「跟員工就像朋友般相處,也是我一直很尊敬的老師!他自信卻不自負,即使對作品充滿自信,也時常提醒我們要站在客戶的立場著想,」patty説。

王宗欣看似什麼案子都接,經常讓員工們嚇一大跳,「有次龍千玉、羅時豐的合作案找上門來,跟我們風格相距甚遠,他接下的時候,我們都很驚訝,」Patty笑著回憶,雖然最後還是沒能合作成功,但已讓人見識到他真的只想“Do something fun. Do something different.”的精神。

走在數位浪潮最前端,作品獲國際大獎


在眾多案子中,擔任第51屆金鐘獎的執行創意總監,無疑是王宗欣設計生涯的一大里程碑。

當時,人在美國的王宗欣堅持與台灣兩地遠端開會,率領團隊以實拍方式呈現影像,並在片場內搭建6組即時互動裝置,透過程式和感應裝置,讓舞者穿梭於雷射、投影、舞台燈、LED燈交錯的光影之間。事後該典禮獲榮獲「台灣金點設計獎」、「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」、有美國電視奧斯卡之稱的「PromaxBDA Best sting 金獎」三項大獎肯定,讓更多人注意到這間原先低調的工作團隊。

2021年9月,王宗欣首度入圍金曲獎,就超乎意料地一舉拿下最佳MV。他坦言:「我本來只是抱著去典禮觀摩學習的心態,想看現場的導演、導播怎麼操作,沒想到會得獎。」

實際上,想做一支互動程式MV的構想早在兩年前就成形,只是遲遲未遇到有緣人認領,與歌手蛋堡合作時無意間提起,對方回以「好像很酷」一口答應,才有了這支耗時半年、經過無數會議修改而成的作品。

對身經百戰的王宗欣而言,此次創作也是充滿挑戰,「一開始沒有人聽得懂我到底想做什麼,」他苦笑,如何把腦袋裡的構想轉換成員工聽得懂的語言,著實讓他下了不少工夫。

所幸這支MV的確很酷。當觀眾一打開網路攝影機,並同意另開視窗,MV就會彷彿中毒般,自動用程式開啟、移動多個視窗,觀眾不僅能一面跟隨視窗的開關踩著節奏,還能透過網路攝影機和螢幕中的蛋堡互動。

獲獎評語是這樣說的:「科技與藝術的結合、非線性敘事,以數位形式保留,每位觀眾都能創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音樂影像,精準的視覺譬喻連結到使用者經驗,呈現方式符合當代精神。」準確呼應了王宗欣一直以來的時代創新精神。


和孩子一起作畫,期許為創造台灣獨有的兒童動畫


在完成《家常音樂》後,受到同為人父的蛋堡啟發,王宗欣嘗試將孩子與創作結合,有時帶著兒子到畫室跟他一起作畫,也開始對兒童議題產生濃厚興趣。

王宗欣陸續幫兒福聯盟製作「1420Hz兒少發聲平台」、與日本合作防災教材,目前更計畫打造專為台灣兒童創作的動畫,他感嘆:「從小我們看的都是美國漫威、日本動漫,那台灣自己的內容呢?」因此,他將台灣青少年正在面臨的議題、抵抗制度的行動寫進作品,藉此鼓勵年輕世代跳脫社會體制,做自己認為對的事。

從當父親到為兒童發聲,正如他所說,「我不想定義自己,我只想一直挑戰從未做過的事,」興許他的骨子裡就是一個徹頭徹尾「任性的人」吧!